Wednesday, April 29, 2009

現代王安石變法

最近在反農村再生條例的論壇上看到一個中學老師把現在政府做的很多改革與宋代的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拿來討論,很有趣的比喻。

讓我們先回頭看看王安石的這個變法改革吧,北宋到了中期產生了官員數量過度膨脹的問題,導致冗官過多,國庫產生超額的覆載。加上當時保守主義盛行,許多官員只好對地方的豪強妥協,任由其併吞農地,因此造成大量的農民失去工作生存的土地,進而轉入軍旅。而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卻又使得軍隊沒有紀律與訓練,一大堆不像軍人的軍人四處肇事而民怨四起。

宋神宗採取了王安石的建議,實施新政採取一系列改革,在經濟、軍事、教育上面分別採用新的措施,然而卻惹來當時許多大臣的反對,最有名的莫過於司馬光與他的那幾封書信(國文課本有收王安石反駁司馬光的那封:答司馬諫議書),當然最終王安石的變法造成災難一場,也終結了北宋的朝代。

舉凡後代對於王安石變法有不同的見解,當然當時變法失敗大多數人都怪罪王安石,但後世也不乏有人為王安石平反,姑且不論其變法作法是否洽當,不過他失敗的原因卻是可以借鏡的。其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王安石對於當時的社會問題改革並沒有針對問題的主因,也就是冗官過多的問題去處理,相反地他一昧的想要增加國庫收入,所以導致問題根本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卻又產生。相比於現在的農再條例也具有相同的性質,我們農村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景觀,而是整個產銷體系與相對的農民生計,不去處理這一個根本的問題,卻從美觀的角度來營造一個富麗農村的假象,不也是具有相同的意思?

王安石變法另一個失敗的原因是政策過於理想而缺乏實際面的規範,譬如青苗法要讓貧窮農民可以向政府借青苗錢,待秋收後在連息還給政府。但地方官府深知許多農戶窮到很多根本還不起借款,為了落實新政於是強迫許多中上收入的人家借貸青苗錢,真正需要的貧窮農戶反而無法受惠,更加造成官府斂財的苦果,於是新政惹得民怨。農再條例當中有近1/3的條文使用主管機關訂定之帶過而不詳加規範,譬如農地整建這些很具有爭議性的東西,卻沒有法源規定詳細實做規範,只能期待我們擁有『廉明聖潔』的政府,如此的作法跟王安石真的如出一轍,不過現在的馬政府似乎真的是這樣想,上至總統下至首長個個開口閉口都是『政府不會害你』,似乎我們只能相信,其他的~~只能靠祈禱、駁杯甚至觀天象了。

當然王安石個人性格中也帶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剛愎自用。自視甚高的他完全聽不進別人的諫言,因為口才文筆又甚為精湛,往往可以雄辯無礙,但卻不願意面對別人真實質疑的問題,因此導致身邊慢慢累積一些只會說好話的官員,終就導致整個改革的失敗。這個對應現代的情勢,我想~~你自己可以體會相對於誰?(不能講太明~~~要是被消音就慘了)

我們常說借古喻今,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有智慧能夠記取歷史的教訓呢?農再條例聽說5月將要強渡關山,在政府掌握絕對的立法院優勢的情況下,似乎無法可擋。最近的公聽會也都變成宣導會,不是討論農再條例的缺失(公聽會甚至連條例都沒出現),而是鼓吹唯有農再可以救農村。王安石的變法導致北宋的黨爭進而社會大亂付出極大社會代價,我們的現代版變法,要付出多少的代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