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7, 2009

台灣旅遊

最近因為一件天上飛來的橫禍,讓中國旅客來台灣觀光的議題再次發酵,搭配上江陳會與遊覽車不夠的問題,已經佔據了這幾天的媒體版面,當然有人大罵政府還沒準備好就貿然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那~~台灣可以準備好嗎?

台灣是一個小小的島國,在這小小的島國上面充滿許多高山,不幸的也充滿了過多的人口,因此每到假日這一擁而出的遊憩人潮,絕對不比過境的蝗蟲友善,台灣許多的觀光景點也在這大批過境蝗蟲的侵蝕下,失去該有的魅力而慢慢讓人遺忘。

這幾天因為遊覽車不夠,引發了台灣到底準備好接待中國遊客沒的問題,事實上真正無法應付的是台北地區,因為大多數的遊客都以台北為集散地,生活在台北市其實真的有感覺,許許多多的遊客操著中國口音,你會發現中國遊客早已經大量得出現在我們身邊。

在台灣交通運輸不只是遊客的問題,甚至我們自己國內的人民對於假日開車去玩應該也是惡夢一場,這個原因當然可以歸咎於交通硬體建設的不足,但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為何我們連旅遊都是一窩瘋的擠同一個地方?台灣很多地方很有趣,我相信都可以讓遊客玩的很盡興,但許多地方或許甚至不是啥出名的景點,不過在台灣景點要出名也並不是因為其內藏的文化或是風景
,大多數要靠媒體炒作。

記得剛剛完成環島的朋友說西岸有很多小城鎮很有趣,值得慢慢的去旅行,其實說真的台灣因為多元的文化影響,許多地方都充滿許多有趣的歷史,雖然歷經工業化社會的刻意抹去,現在依然有許多保留下來的文化,這些都是台灣的觀光資源,利用這些不同的特色文化,不僅可以分散大量集中的旅客,也可以讓偏遠鄉鎮有更多不同的觀光產業發展。

因此反過來思考,台灣真的需要依靠大量遊覽巴士運來一陣一陣的螞蟻觀光雄兵,才能營造出觀光的繁榮?還是事實上台灣更適合小團式的導覽,慢慢的體會台灣的美,細細的了解這座島嶼發生的事情,或許這樣的旅遊更有深度,對我們自己也更好。

台北~~這一個都市我想不會比中國一些繁榮的都市進步到哪邊(甚至很多人說比不上),那台北吸引中國遊客的大概也只有『以前不能來』的那種缺憾而已,試想想這樣的議題可以發燒多久?而台北除了繁榮的東區、大量文物的故宮外,真的沒有東西好看?還是~~我們自己都不覺得那個有趣?

不可否認的人數眾多的觀光團難免落於買東西吃東西的旅遊型態,因為要跟這麼多人解說一些東西並不容易(這我有深刻的體驗,要跟超過5個以上的行動自由個體說話已經是不容易了),所以我們的旅行社不斷的安排相同的行程,更慘的是每一間旅行社安排的行程也都差不多,所以慢慢的台灣自己的國民旅遊也開始走向『背包』風。

事實上台灣國民旅遊的真正『背包』風氣也並不這麼盛行,因為台灣人習慣開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我想不會有人覺得背包客應該有車開吧。不過台灣自己規劃旅程的人卻是越來越多,這些人不給旅行社賺取費用,選擇自己跑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過說真的深度旅遊並不容易,因此也有一些不同的旅遊思考模式慢慢的在形成,或許會有更多不同的旅遊經營方式出現在這些具有創意的地方。

而傳統的旅行社就面臨一個挑戰,慢慢被稀釋的旅客造成營收的下降,這時出現的中國觀光客就如同一個解藥一般,但~~或許這是一個對台灣觀光的毒藥也說不定。台灣的交通路網原本就不適合容納大型車輛,除卻一些平原高速公路,台灣美麗景觀的道路說實話都不大,要使用大型遊覽車到這些地方不但旅途難過,甚至還增加危險性。我常常覺得利用鐵路與小巴有時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當然這對背包客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對於許多的旅客就是一件另他們想開罵的理由。

根本上得思考應該回到台灣準備拿什麼東西來招待旅客?單單靠著世界第一高樓與珍珠奶茶我想只能吸引一些大陽具崇拜與吃吃喝喝的一次旅遊團,如何長久經營一個地區讓這個地方的光芒讓人看見我想是現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都必須好好思考的。以宜蘭為例,現在大量的觀光遊客每到假日湧進宜蘭,因為有著快速的國道五號(快速?ㄏㄏ~~大家笑笑就好,不過不是假日倒是挺快的),因此大量的遊客來此吃吃喝喝,羅東夜市的那種熱鬧或許已經是台灣生活的一部分,但~~~這是我們要吸引世界的方式?宜蘭是一個有趣的地方,充滿葛馬蘭平埔族與漢人間的生活對立,漢人開墾的結圍組織(現金宜蘭許多地名還是開墾的墾號),數條古道的辛酸過往,但這些許許多多的東西為何比不上一個有著包心粉圓的夜市?

或許我們自己都必須改變國人對於觀光的態度,才能真的拿出有趣的東西吸引外國的遊客,常常覺得很多地方連當地的年輕人都已經不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了,當我們自己都遺忘自己的文化時,怎麼把文化當成一種產業呢?我想不是到處跳跳舞蹈,就是文化的展現,文化是一種深刻的體驗,他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他融合在當地的人與環境中,當我們都變成文化的一部分,觀光資源自然源源不絕。

台灣準備迎接觀光產業了沒?我想取決的不是大型遊覽車的多寡,而是~~~每一個國人面對文化這檔子事的態度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