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聽到行政院劉院長說過要營造台灣的環保兆元產業,對於許多人來說,或許會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既環保又可以賺錢,不是很好嗎?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寫到目前世界上鼓勵抗暖化與愛護環境都是用利益的觀點出發,也就是~~你用省電燈泡可以幫你省下電費『順便』幫助地球,少用衛生筷免得吃到漂白劑『順便』愛環境.....類似這些的鼓吹都是站在個人利益的角度來出發,但~~環境真的只有對利益有關的時候才要保護。
讓我們想想我們要發展哪種環保產業,之前台灣做了很多的風力機具,因為這幾年風力發電的呼聲很高,所以很多的設備也都是台灣生產,但了解台灣的環境的人應該都知道~~台灣並不是那麼適合風力發電。台灣冬天的東北季風不是夭壽強嗎,怎麼不適合發電呢?事實上太強勁的風對於發電機組是會造成傷害的,因此如同我們的東北季風這樣強烈的環境,並不能使用,不相信?現在正值東北季風時節,下次你注意看看現在台灣沿岸的大風扇有沒有在轉。
這造成的問題是,台灣的風力機具是要做給外國環境使用的,對於我們的環境保護一點幫助都沒有(事實上~~現在架設的哪些風力機具,產生的危害可能還多於幫助),為何會這樣呢?很簡單~~因為我們把環境保護當成一個『產業』來看待,我之前提到馬政府的『新鄭和計畫』,當然這也是一種型態,我們努力的賺錢並不是要改善我們的環境與生活,而是要~~~賺更多錢。
事實上台灣的環境科技並沒有這麼多的實現,或許又回到『台灣市場太小』這種迷思,所以並沒有太多廠商要做,更諷刺的是台灣很多環保產品,在台灣製造~~~但買不到,因為~~買台灣不划算。當我們把所有的思考都用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們就會失去社會的平衡,總有一天我們必須為了這種失衡付出代價。
明天就是『簡單生活節』,這個鼓吹簡單過生活的節慶,光光進場就要花你900元新台幣,這『簡單』的代價其實不便宜,或者該說~~因為簡單生活變成一種時尚,所以追求的是時尚,而不是簡單。試想一個在這個活動擺設攤位的廠商需要花多少的代價,因此~~把這些錢賺回來是企業的基本生存方式(當然我同意也有很多只為理想的攤商,譬如大王菜鋪那些),這一點也沒有錯,企業本身就是要獲利,這是它天生的使命。
問題是我們該如何過簡單的生活?是要參加一場嘉年華,還是改變自己平常的生活方式?我想這顯而易見,當環保可以幫你賺到錢,這很好~~但請以愛護這個環境為出發點,否則往後你將發現,這些新增的消費往往是下一波環境的傷害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