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3, 2009

台灣旅遊業

今天看見高雄因為世運會所以飯店業者紛紛調高房間定價3成到1倍,沒想到直到世運將要開始的前幾天,整個高雄地區的訂房率卻大幅下降,因為太高的房價已經嚇跑原本暑假旅遊季節會去高雄的國內遊客。

這個現象其實並不另我意外,反倒覺得這是很值得台灣旅遊相關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台灣的商業行為很習慣所謂的『以量制價』或是『物以稀為貴』,所以廣大的消費量就是獲利的保證。跟高雄世運相同的思考模式也發生在大台北地區,為了想要吃下陸客來台的大餅,台北市一大堆的平價旅館到處興建,不過隨著這陣子陸客來台的熱度消退,這些旅館都面臨消費客源的問題。

一個經營觀光旅遊的企業說真的並不容易,因為何謂一個有趣的旅程是很多元化的思考,因此要滿足不同的消費者根本是浪費時間。因此我們的業者常常用所謂的『我比別人優惠』的思考邏輯,或是『不買你就買不到』的行銷手段,往往在以前資訊比較沒這麼發達,交通也較不便利的時代可以獲得一定的成果。

在這個google的世代裡面,太多的訊息存在網路上面,而方便的交通網也讓距離的因素影響變小。以高雄世貿的案例,與其花這麼多錢住宿,聰明的消費者選擇住宿到附近便宜的都市,譬如台南地區,加上大眾運輸系統的串連(台南到高雄的自強號也不過半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又可以多瀏覽一個旅遊景點,為何現在消費者不再聽由業者的剝削?因為~~資訊已經充滿整個網路。

反過來看台北的低價策略,著眼於大量的新增遊客,那種『吃剩下的也會撐死』的心態,往往因為一些常常發生的意外導致客源的減少或是消失,雖然旅館硬體依舊存在,但新產生的消費者便會思考『我,為何要花費你的商品』。

很多台灣的民宿興起都因為一個地區的觀光量變大,所以一窩蜂的開始在同一個地區興建民宿,不過這樣的邏輯卻導致一個無可避免的悲劇,在假日的時候就算大家都爆滿,ㄧ到平常日那些少少的深度旅行遊客卻是競爭不到。原因很簡單,這些遊客很多時候要的不是一個住的地方而已,深度一點的旅遊需要更多當地的文化了解。

最近很盛行的一種新的行銷概念為『故事行銷』,也就是說業者不再刻意的介紹『商品』本身,相反的業者進入一些『類似公益』的角色,所以業者會介紹與推廣當地的文化故事、傳統技藝、歷史人物,藉由這些有趣的『故事』結合上商品的特性,於是忽消費者便用一種很愉快的心情產生了消費的行為。而業者也在不斷『尋找故事』與『創造故事』的同時,也得到新的商品的概念。

我曾經住過一些有趣的地方,其讓我印象深刻的都不是房間的裝飾(當然,我並不是說舒適度不重要),而是當旅館民宿業者可以適時的帶出當地的特色與文化,甚至是最吸引人的不為人知的當地傳說故事,往往會讓那次的旅程充滿許多有趣的回憶,也會讓我有重新探訪的意願。不過這樣的業者說實在話並不多,很多甚至連當地的一些歷史文化都完全不了解,當然這樣的旅遊必須依靠別人來幫你推廣與介紹,所以通常我們的業者都會期待地方政府辦理大型活動。大型的活動可以在短期間內聚集人氣,但往往對於深度旅遊貢獻不多,反倒是小群而持續性的活動可以帶出一個地區的文化活力,不過這往往考驗業者的用心。

我相信台灣的國民旅遊會漸漸的改變成比較深度的旅遊,當然這要很多方的配合才能成功,但舊時代的業者,你們準備好不同的觀光思維來臨了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