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ob Hanger所發明的這個環保衣架,可以利用不要的資源組合,他利用了現代社會中一個垃圾的大宗:寶特瓶。

當然我們都知道寶特瓶可以回收製成再生物品,譬如~機能性紡織,但人類大量使用的下場卻是根本無法消耗完,因此我們~~就不要丟了他吧,這個特別的設計中間使用了回收紙製成的桿架,鎖上兩個寶特瓶就成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衣架,真是佩服老兄他的創意呀。
製作過程請到下面連結欣賞~~
http://www.bobhanger.com/2008/04/video.html
當你在台南市區內走經民權路的時候,你會在永福路口看見一個十分特別的『水溝蓋』
千萬別把他當成下水道系統歐,這可是一個古蹟,一個充滿歷史的水井:大井頭。如果你看看路邊,有一個古蹟告示
這一口淡水井是在荷據時代所挖鑿,主要是供應當時的普羅民遮市街供水,因為這裡也是靠近通商港口(倒江內海陸升之前,這裡可就是海邊啦),因此熱鬧 的商業街道便需要依靠這水井。這井是用古磚與糖水灰粘砌而成,水質甘甜,以往還有井欄,但隨著民權路的托寬工程,現今的大井頭就變成這十字路口的一個水溝 蓋樣貌了。
這都市發展的太快~~快到把歷史壓在工業化汽機車的輪下,快到讓歷史慢慢消失在每天看得見的景色中,進步還是不進步,或許我們都該好好想想吧。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後,慢慢發現其實滿足是需要學習的,以前從不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有何迷人,也不知道 到了一間廟宇有何好看,那種年少自以為是的過去充滿不滿,卻失去很多欣賞的機會。曾經有人問過我,這廟宇有何好看,一點都不好玩,我想~~那是因為很多人 從沒有真正認真看過廟宇。
撇去宗教的角度不說,台灣民間的廟宇充滿很多有趣的故事,舉之前介紹過的佳里震興宮的交趾陶『憨番夯廟角』為例,有沒有覺得很奇怪,為何要形塑一個 五官凸顯身形壯大的『番』來扛廟?這跟歷史有關,以往台灣南部被外國人佔據(主要為荷蘭人),許多外國人對於台灣的土地與物產大量的強奪,因此造成大量的 民怨。這股怨氣便化為建築形式上藝術表現的成果,把欺侮我們的荷蘭人處罰去一輩子幫我們扛廟的屋頂。
這些建築大多於明鄭時期建立(你總不會以為台灣人這麼帶種,被荷蘭人統治的時候還敢處罰他們扛廟吧),因此這類的作品大多出現在南台灣,所以有人說 這些『憨番』就是荷蘭人的形象,當然也有說法是當時的山地蕃人,因為當時的生番會來襲擊(不過~~好像移民搶人家的土地先吧~~哈),因此這建築其實有趣 的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哪些人的厭惡。
他也變成一種藝術表現,這是震興宮的憨番夯廟角
這是台南城隍廟的作品
不同的作品展現出不同的藝術表現,也可以展現出一些歷史的痕跡。
另外,許多廟宇的拜殿兩側會有『龍壁』與『虎壁』,也稱為『龍堵』與『虎堵』,除了五行學說之外,另一個層面是其文化表現意含。『易經 繫辭』裡面說『雲從龍,風從虎』,因此一般廟宇大多希望庇蔭鄉里能夠『風調雨順』,因此在中心拜殿左右放上管風訓雨的龍虎雙壁,也可以引申出建築跟文化間 有趣的結合。
震興宮的龍虎雙堵
城隍廟的
不僅僅雕工不同,有時甚至使用材料都不同,或是石雕、或是泥塑、甚至貴重的使用交趾陶,都可以讓你的遊覽感受到不同的喜悅。建築本身就充滿了許多的 表情,或許我們不是專業人士可以研究脊樑的架構,但我們可以看看牆面砌磚的美感,甚至屋頂鳳脊的雕飾,都可以讓你感受到不同的體驗。
山牆上的脊墬甚至立體懸魚都是值得你細細品嚐的
甚至你可以去分辨屋脊的五行馬背
可曾想過為何城隍廟使用了火形馬背?這都是可以讓我們細細品味的台灣珍貴文化資產。
一個地方旅遊的特色絕不只是美麗的湖畔景緻或是開拓的視野,有時候~~藏在廟宇巷弄間的世界,或許更為開闊與精彩,經過一間廟~~不妨,當個駐足發呆的傻子吧。
台灣近代化的發展與基督教長老教會始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充滿熱情與愛心的牧師,奉獻了一輩子的時光不只把基督的信仰在台灣發揚,卻也讓台灣不只教育與醫療水準進步許多。
大家最熟悉的我想一定是馬偕博士(偕叡理牧師),但你可知道其實比馬偕更早之前就有其他牧師在台奉獻,絕大多數是在台南府城。其實這也跟早年台灣發展偏向台南有關,因此最早的基督教發源地就座落在台南,他的名字是『看西街教會』。
不能不提到一位讓基督教在台灣生根的醫生:馬雅各醫生。當年馬雅各醫生在台南大西門附近的看西街設立教會,一邊宣教一邊行醫,因為醫術高明治好不少 疑難雜症,也成功的讓基督教在台灣生根。不過後來卻因為其他台灣醫生心生妒意,放出謠言指稱馬雅各醫生使用巫術治病,導致周圍居民忿而砸毀教會,而馬雅各 醫生也倉惶逃往高雄。
後來隨著時間過去,又回到台南府城設立教會,這時候英國第一位指派宣教牧師李麻牧師也來到台灣,在李麻牧師來台的前四年,台灣可是只有這位宣教士在 台努力呀。新建立的教會名為『太平境教會』,其特別的五角形窗與多角屋頂三角屋脊營造出一種美麗的建築特色,與看西街教會那圓拱形巴洛克建築十分不同。
這兩座教會都靜靜的待在台南市區內的路邊與巷內,如果沒有特別注意說不定你根本沒有發覺,下次經過府城不妨學學南部人放慢腳步,仔細欣賞附近每一棟建築散發出的歷史氣息吧。
現在我們看到的佳里市區,早年並不是繁榮的市區,以往繁榮的地方反而是在佳里與學甲交界處附近,那邊有一歷史悠久的寺廟:震興宮。
當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在台灣設立了承天府,下轄天興縣與萬年縣兩個縣單位,其縣治(就是地方政府所在啦)很有可能就是位於佳里的震興宮一代,因此早期這邊應該是非常繁榮的一帶。一進到震興宮當然首先看到這天興縣治紀念碑
震興宮除了歷史悠久之外,其實他還具有更多的藝術價值,因為台灣的交趾陶大師葉王曾在此留下一個大型的交趾陶廟宇作品:憨番夯廟角
所謂的『廟角』也就是傳統建築中的『墀頭』,他的作用是讓屋頂與邊牆能夠順利的銜接,一般的民宅多用磚頭堆疊成反階梯狀,不過有點錢的士紳或是官府 廟宇,就會在墀頭展現藝術表現。『憨番夯廟角』是台灣廟宇常用的一種墀頭藝術表現技法,在墀頭上面放置一頂住屋頂的藝術交趾陶,更顯得氣派十足。
生於嘉義民雄的台灣交趾陶大師『葉王』,本名為葉獅,因為其交趾陶作品具有與生俱來的藝術天份,對於釉藥的掌控十分有一套,因此其作品展現特別的藝 術感,所形塑的作品生動而色彩豐富,因為其創作生涯最高峰正好在這邊工作,因此在佳里與學甲的廟宇留有大量的葉王作品,最大的收藏量是在學甲的慈濟宮。
其實震興宮內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作品
當然廟內的左右兩壁各有青龍、白虎
早期對於方位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因此多用四象這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放置四個方位,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剛好鎮守四個方 位,因此利用老廟宇的方位也可以判定東西南北。另外許多人對於寺廟總不知道要看啥,或許下次你可以找找這些鎮守的神獸位在何處。
一旁門上還有劍獅
因為是新年假期,廟方也有許多祈福增壽的活動,這過火爐上橋添壽應該很受歡迎吧
之前我在導覽解說的時候曾經遇過一位信奉基督的媽媽,她一直說她的基督比較好,其實我們可以用更民俗與藝術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台灣的廟宇,當然你還是可以信仰自己的宗教,只是來看看這見證台灣民間藝術蓬勃的時代,不是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旅遊嗎。
如果你想要看山櫻花,其實可以不用跑到烏來山上,三芝也有美麗的山櫻花(路人:好像差不多遠耶),趁著值實習解說志工的空檔,走了近處的櫻花叢林。
最近剛好想要去看看三芝的老農夫樂活農村(上星期民視有報導),因此鎖定了靠近大湖路一帶的櫻花步道,首先當然要去老農夫農村看看,它位於剛進到三 芝鄉後看見淺水灣的那船帆型牌子的那條小路(芝蘭路)進去,路口有用油漆噴上老農夫農村的指示。這個農村很棒的地方是它會把營業所得貢獻給弱勢團體,入口 處的標示非常明顯。
園區不大,這是簡易的園區圖示
老農夫主要的經營項目其實是認養農地,你可以認養一塊農地,當你有空閒的時候可以來體驗耕耘自己的農地,其他時刻老農夫農村會幫你照顧,至於這個時 節要種啥蔬菜他們也會提供,每個星期你都可以帶走配額的有機蔬菜。如果你想要種植自己的植物也可以,不過你就不能摘取別的農地的蔬菜,等於你變成自己的農 地,不過他們也會幫你照顧。
老農夫認養的方式是一個月1000元,上星期看報導有提到現在或許因為太方便,也或許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農地認養的人數比較少了,因此老農夫也提供另一種生態教室的功能,主要的項目為甲蟲生態,所以你一進門就會看見這龐大的獨角先模型
這裡也有提供餐點,不過可是素食的養生餐,他是健康素食餐而不是宗教素食(就是一些辛香料如洋蔥可以使用的),另一邊還有一些農產品與手工藝品販售。
認養的農地
園區內遊憩區
甲蟲館
段木香菇培育處(旁邊有很多的甲蟲培育箱)
離開老農夫後繼續往上走會到達一個三芝的藝術村社區,附近已經被植上許多櫻花,櫻花樹映著社區內的房子,顯得藝術感十足。
櫻花還沒有到達最大的綻放量,不過已經有很可觀的櫻花可以看
我喜歡這邊多於大湖路的櫻花,因為少有車輛出沒,當然最大的好處是這落花還可以保持一地的殷紅
路旁的野花野菜開的十分茂盛,這裡還有俗稱『山茼蒿』的昭和草就長在路邊
其他許多小花小草也是茂密生長
繞進大湖路後朝向番婆林花園前進,其實就是沒目的亂繞,進到番婆林還給我遇到大冠鷲,不知道是不是上次橫山那隻
如果你今年還沒有賞櫻花~~把握機會吧~~不然又得等一年啦~~哈,順道可以去老農夫吃吃健康有機蔬菜,如果你看到我在那邊除草,記得跟我打聲招呼歐。
(路人:我看~是打你的大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