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依能嘉矩的旅程,他是走進入宜蘭的舊路通過三貂嶺的方式,三貂嶺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只存在於地理課本中那『台灣最右邊的角』,也就是現在的三貂角,但其實這個山頭對於蘭陽平原來說卻是一個漢人入侵歷史的起點。
現在的舊路已經變成一個很好走的觀光古道,也就是我們說的『草嶺古道』,這些地方其實我都有走過,但~~往日的旅程卻缺乏歷史的感動。在我第一次帶著一頂單人帳騎著單車出外亂睡時,曾經發神經的在早晨騎上三貂角燈塔
去年芒草季的尾聲也走了一趟細雨中的草嶺古道
根據歷史紀錄首次率眾進入蘭陽平原開墾的是漢人林漢生,不過卻遭到當地蕃人反抗進而將其殺了,也因為當地番社的勇猛嚇阻了漢人進一步開墾蘭陽平原,一直到了一位來自漳州的漢人,他名叫『吳沙』。吳沙原本是臨時工,但他卻有更大的野心,於是他跑到三貂社來居住。而三貂社的原住民純樸而善良,接待了吳沙讓其在此生活,不過吳沙反倒開始從台北城找來大批無賴與罪犯,給他們一斗米與一把斧頭,開始侵佔三貂社的土地當成開墾蘭陽平原的根據,不過這批流氓罪犯卻依然受制於蘭陽平原兇勇的原住民而一直沒有辦法大舉入侵。
根據依能嘉矩的紀錄,他離開草嶺古道的時候在『大里簡部落』的石城仔駐軍過夜,當晚甚至看了部落的人為其表演唱歌與跳舞。說起這大里地區我曾經在這邊第一次提起勇氣路旁紮營,原本想說對面有警察局~~不過哪知道這裡的警察局是會下班的~~哈,那次帶點新鮮帶點害怕的經驗現在想來還格外有趣,更別提那凌晨四點跳上我帳篷上面玩的小貓了~~真是把我嚇到挫屎。
從這邊進去就正式開始蘭陽平原的這段血淚史,以前清朝駐軍大抵上是駐守石城仔與再往內部一點的北關要塞,在噶瑪蘭廳志裡面有紀錄北關:
北關:高山險峻,由山腳至海濱約二百步,大石鱗列,天生門戶,北通三貂嶺,南趨烏石港,為全蘭咽喉。
可見北關這邊以前可是清朝軍事重地,用來界別漢番界線,現在北關這裡有一些休閒農場,開始發展休閒產業,我想~~在這以前的全蘭咽喉清晨起來看看近海的龜山島,應該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旅程吧。
至於吳沙如何突破蘭地三十六社的緣由~~我想,下回分解吧
(路人:你以為你是說書的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