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蘿蔔發芽

經過前陣子的災後重建,菜園又慢慢恢復生機,之前在我畦面播下去的千寶菜與茼蒿種子,看來也都被水泡爛了(冒出的小芽根系也都有問題),所以重新再來一次,反正~~這學期就是抱持失敗的態度,所以我也不怎麼在意(老師們:當然,你這小子都亂搞)。

選了兩個地方穴播蘿蔔,過了一個星期也發芽了,十字花科的子葉看起來十分好像一個愛心,真是可愛

Thursday, November 04, 2010

陽明山之小麥狂想曲(2010.11.02)

經過上次的探勘後,老師果然很果決的開始行動,這天招兵買馬(嗯~牛好像比較有用)來到菜園準備開始小麥的嘗試。一早來到菜園只有阿瑞學長在菜園活動,於是我先跑到社大的菜園照顧一下,經過大雨的摧殘後大家夥已經重新種下菜苗,這次大家好像幾乎都選擇種菜苗~~嗯,可能想說比較有成就感吧,至少不會只有看見小苗就淹死了~~~哈。

瞎忙了一段時間後,陳老師跑上來找我,原來大家都到齊了(那個班長竟然猜測我還在棉被裡面睡覺~~ㄘㄟˊ~~),所以我們就準備開始小麥的體驗了。這次要種的小麥好像有兩種,一種是老師從主婦聯盟那邊取得的外國小麥,另一種是喜願的本土小麥,今天我們先種下主婦聯盟的小麥。

Monday, November 01, 2010

小麥基地

經過外來飲食文化洗禮的台灣,人們已經習慣在日常飲食中食用大量的麵粉製品(當然~~我們還是要鼓勵多吃飯~~台灣的飯最好吃了),舉凡各種麵包、西點、麵條、包子....,無一不需要使用大量的麵粉來製造,但台灣的麵粉自給率卻趨近於零(記得很低,好像沒有破1)。這對於『吃當地』的一個友善環境的飲食來看,確實是一個很傷腦筋的問題,因為我們的麵粉幾乎都飄洋過海消耗大量石化原料來運輸,每一口麵包~~還是在吃石油。

台灣已經有人開始嘗試加大台灣當地種植小麥的產量(麥田記事),目前大多的產地都是中南部冬天來種植,或許因為中南部冬天比較乾旱,所以適合在稻作結束後種植一輪旱田的小麥,而北部冬季多雨的天候就比較少人嘗試種植小麥了。不過今年冬天,老師要開始試著在北部種植小麥看看,結果我們社大最英明的班長奉獻了一塊地來讓大家玩小麥,因此~~我們決定開始『玩』小麥。(為何我有種小麥在冒冷汗的感覺~~哈)

星期天大夥來到小麥基地來看看,原本是馬場的使用,所以原來上面鋪設了許多的石頭,現在雖然已經被移除,不過依然可以看見不少石頭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