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30, 2010

天災還是人禍

最近國道三號的崩山事件,每天都在電視上面上演著各種的討論,無論是專業或是名嘴,這些天應該上遍各大談話性節目,其中一個被討論的焦點就是『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那天看著電視女友問我『你覺得是天災還是人禍?』,於是我簡單的回答她『我覺得是人禍,但我不會急著去找哪位先生該為此負責』。

高速公路~~一個常常用來表現一個現代化都市的畫面,很多人或許都很愛它。嗯,當你可以用30分鐘跨越一個縣市的時候,怎麼不會覺得工程的偉大呢。為了把速度加快,因此我們要優先考慮機動車輛的特性,也就是越筆直越平緩就可以行駛的越快,所以也不難想像很多的地方自然選擇上不會是最『自然』的選擇。

所以我們劈開山巒、穿越大山、架起一座又一座的大橋,就是為了讓車子的性能發揮到極限,就是為了讓猴急的人們減少那數十分鐘或是數小時的交通時間。我們這一輩從小被教育『人定勝天』的道理,用以激勵我們不管多麼險阻也要勇往直前,也這因為這樣我們忘記了對自然的崇敬,我們遺忘了天然環境中存在的那勇猛的反擊力量。

這次的災害,當然歸咎到最後面的原因就是為何要將一座小山劈開,其實理由也很簡單,因為要維持車子的速度,所以過大的弧度或是高低差是不被允許的,因為那將迫使車子降低他們的速度。就這樣~~我們偉大的國道三號就矗立在國人的眼前。有多少人曾經讚嘆過這些高速道路的方便,當沒有事故發生時,那些便利性的速度顯得多麼的甜美,但~~當遇到自然的衝擊時,人卻又顯得這樣的渺小。

嗯~或許當初的設計有一個決策者必須為此負起責任,但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很急迫的問題,因為換個人上來如果存在相同的思維,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問題的重點回到我們每個人對於這些建設的觀念,面對所有重大開發我們保持怎樣的角度去看,因為最終政治人物的行為還是反應這個社會對於政治人物的期待。

舉個例子吧,讓我們看看爭議中的蘇花高速公路,我知道很多花蓮人都期望能有這樣一條快速的路(嗯~從最近的例子可以知道安全並不一定吧),當事情沒有發生的時候,所有的人心中想到的是可以避免掉以前的舟車勞頓,甚至乘客小睡片刻就可以看見美麗的七星潭海灘,多美好~~不是嗎?想想這條路所穿越的山將會創下紀錄,多少地質敏感區將會浮現在這條路上面,但~~為了那美好的未來速度感,難道不能賭賭看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

這是人禍,毋庸置疑,但卻是全部這個社會公民對於建設的迷思所形成,每個期待能夠快速到達台灣後花園的人,每個希望高雄到台北只要花3個半小時的駕駛,每個迫不期待想要看見進步的榮景的國民.....,我們都應該為這個災難付出一點責任。

一個令人難過的意外,奪走了4條人命,人禍還是天災,我們~~都應該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該不該為此付出點道義上的責任?

思想起~~私藏版



自從另一位吉他手決定離開樂團後,這首最早練得歌曲已經幾乎沒有拿起來玩過,當初其實有點幫別人編曲的意味,所以留了很多的空間給其他人表現(solo guitar、月琴),現在沒有了另一把吉他不過多了一個胡琴,之前的編曲卻也有點格格不入。

我把這首經典恆春民謠又改了,基本上調性沒有變化,不過我不是很喜歡之前那急湊的連接旋律,我反倒有點喜歡多一點空白感,甚至~~我並不想只是重新詮釋這首歌,或許我會加上一些自己的旋律吧。Anyway,新的版本就當成自己私藏的版本吧。

這錄音是家裡用筆電直接錄的,因為隔壁的鄰居對於聲音有種歇斯底里的敏感,所以我只好壓著聲音唱,認識我的應該知道我是個大嗓門,憋著是很痛苦的~~哈。不過畢竟我不是主唱,所以也別太介意了,隨意錄錄罷了,中間甚至還有停頓,不要懷疑~~我在想歌詞(最經典的就是枋寮過去是哪裡,我熊熊給他想不起來那段)。

思想起~~不過是去年的事情,已經變成回憶了~~那就繼續吟唱吧,keep going。

Monday, April 26, 2010

小菜苗

最近我的小菜園實習農場的小菜苗紛紛發芽了,看著自己親自種下的蔬菜種子發芽真是件奇妙的事情,因為我是新手所以事實上我沒有種很多的種類,我自己只有種了一個苦瓜嫁接苗、一個茄子苗、一些玉米與一穴敏豆,不過由於同組的大哥跟我決定不要分那麼清楚,所以加上了大哥的蕃茄還有大哥很想種的小黃瓜就構成我們這塊地基本的穴播。中間我們撒撥了虎莧與A菜。

這是週間我早上來拍的玉米小苗的樣子


過了幾天,已經又長了一兩片葉,看來玉米成長的速度挺快的


週間看到的敏豆長得很不錯,果然這是適合豆類生長的季節


週末上山時敏豆已經冒出中間的本葉小芽,我想不用多久就可以讓他們爬上竹竿了吧~~ㄏㄏ


大哥種得小黃瓜發芽的狀況很不錯


沒幾天本葉都冒出來了


茄子


小蕃茄


一開始對我來說撒撥的菜比較困難,因為認識的很少,更不用說那種剛發芽的子葉更是認不出來,根據位置來看,這~~可能是尖葉萵苣吧~~不過它也可能是雜草~~哈。


這~~是虎莧嗎?


看來我只好等他長大一點再說了,這週末上山老師教我們架棚子讓植物攀爬,簡單來說就是~~只要高度好作業,堅固不怕風吹倒~~隨便你高興怎麼架~~ㄏㄏ。不過阿瑞還是很認真的跟我們示範他的綁法,雖然~~我們好像都沒有照他的方法~~哈。


林老師也示範的很詳細


今天有同學要種紅蔥頭,老師也示範條撥方式種植,也說可以簡單挖個洞就可以,反正蔥蒜類生命力都很強~~ㄏㄏ。


後來很多時間都花在除草上面,雖然自然農法可以允許一些草共生,但有些『凶狠』的就要去除,譬如這讓我很頭疼的土香(香附子)。


這草看網路資料他會長出球莖與紡錘狀地下莖繁衍,很討厭的是他的直立莖很細,往往一用力拔就斷裂,留下地下莖還是可以長出新的植株(雖然網路上也說重複去除直立莖會減少地下莖的活力,不過~應該會累死吧),因此要去除他還要小心翼翼的連根去除,通常都要挖下去。看資料發現除了他很容易繁殖外,他的地下莖還會分泌一種物質產生排他性讓一些種子不好發芽,真是一個難纏的雜草。土香喜歡溼潤的環境,我想這也是看起來我們這一區土香大爆發的原因吧,因為我們這一區比較溼潤。

另外這長梗滿天星也是必須去除的,不過我覺得它容易解決多了


那天陳老師還很貼心的幫大家準備一鍋火鍋,好豐盛呀。





上山種植自然農耕的體驗真是個有趣的經驗,我的菜呀~~你們要好好地長大呀。

Wednesday, April 21, 2010

走在海洋與人文邊界~~照片篇

照片終於整理完了~~先看看slideshow吧

Tuesday, April 20, 2010

在海邊飛翔的夢 part 2

昨天彈得這段和弦,今天突發奇想,既然是夢那又何妨亂搞一通,雖然是現代的感覺,誰說不能加上月琴,拿出月琴又一次胡亂的做夢,Part 2~~~做夢還可以進化,我想也只有音樂有這樣的魔力吧。

在海邊飛翔的夢


從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的海岸徒步健走活動回到台北後,每每看著照片都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我想那跟第一次一個人背著帳篷騎著單車到處流浪的感覺有點神似,慢慢的很多細節都會漸漸忘記,但~~那種感覺卻很難從心中抹去。

你問我那是甚麼樣的一種感覺,說實話我也說不上來,當一個人靜靜的走著(嗯~~好吧,這次不是一個人旅行,其實沿途還挺熱鬧的),輕輕的風、細微的雨絲從臉龐劃過,如果你閉上眼睛會有種飛翔的假象。或許騎過單車的朋友都可以有這樣的感受(當然~不是在那吵死人的都市內騎車),走著、走著也會有相同的一種夢幻。

看著這次的照片(我~~快整理完了~~加油),也隨意翻翻以前的旅行照片,思緒好像帶回到那瀟灑美麗的旅途中,拿起吉他也就隨手亂彈,如果你可以聽懂~~這就是我在海邊飛翔的夢。

Friday, April 02, 2010

出發~~

我要從台北出發了,雖然天氣變得又冷又溼(靠~~這是我的宿命嗎),但依然澆不熄我的滿腔熱火~~我要從花蓮吉安走到宜蘭南方澳。

可以暫時擺脫公司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只要徜徉在雪山山脈的北端起點,這些路途是我曾經熟悉卻又陌生的~~我,回來了。

各位,下星期五見了~~~^^

美麗的垃圾

昨天我的主管發了一封email給我,起因於我跟他爭論關於程式的事件,因為我們的專案是用很詭異的方式進行,就是先沒有任何規劃,就叫工程師先自己想像該寫啥就寫啥,當程式寫完後~~規劃的人看過程式後就開始挑三揀四,然後他的規劃就出來了(這很有趣的地方是~~這算是他的規劃歐)。因此工程師常常會面臨一個問題~~當初想得跟他要的不一樣,輕鬆一點的想辦法拼湊(就是科學怪人),困難一點的甚至要重來。

我覺得有些見人見智的東西,可以不用太在意,其實主要是UI的部份,調整UI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會改變程式的寫法,所以我認為一些UI應該是可以妥協的,反正~~一個電腦程式重要的是他要完成的工作,美觀是加分。

不過看來我的主管並不這樣認為,因此他寫了一封email給我『教育』了一番,他認為程式UI是最重要的,因為他代表公司的設計風格(不過他還挺老實的,寫了這些設計都是外包付錢買的,因為付了錢所以一定要遵守。但~~自己員工的時間不用付錢?),所以如果某些功能因為UI所以會產生影響,可以把他精簡或是不要,但一定要維持美麗的UI。

當然~~我並不反對美麗的介面,事實上對於這一個領域甚至我比很多工程師都龜毛,不過一個產品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給使用者的協助,也就是他所提供的功能,介面是為了讓工作能夠更順利,而不是為了eye-candy。

不過看著現在越來越多的資訊軟體產品,似乎漸漸變成一種越來越美麗但可以做的事卻越來越少(價錢還越來越貴),似乎變成一種觸動『想要』成了終極使命的趨勢。『想要』與『需要』常常是我評定一個東西好不好的標準,在我的觀察中資訊產品大多是落在『想要』的那一塊,當然他也可以同時是『需要』的產品,但讓我們面對一個現實,一個公司如果不是資本雄厚,通常必須決定把能量放在那一部份,所以當大家都在重視eye-candy的東西時,關於他真正要完成的任務就會模糊了。

以前我覺得一間公司的成立是因為看見了一個社會有某種需求,所以針對了這一個需求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因而推出產品來滿足這樣的需求。但這幾年來我發現資訊公司並不是這樣運作的,很多公司都是去『製造需求』,也就是說這一些需求原來並不存在。有趣的是既然不存在怎麼會是需求呢?所以這些公司努力的『宣傳需求』,說穿了就是製造『想要』的慾望。

所以~~現在很多的資訊產品並不著眼於消費者可以得到啥幫助,而是消費者如何願意掏出更多的鈔票來購買(你有多少經驗是買了一個後來幾乎不會用的資訊產品?),所以一個教育軟體從來沒有想過消費者的學習過程,也就不是這樣難以理解的事情了。

經過了很多年的軟體工程師職場生涯,有時候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對於這個社會其實是一個沒有貢獻的人,成就了很多沒有用處的軟體,他們都披著美麗的外衣,似乎~~自己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垃圾,我想或許這就是我越來越討厭資訊產業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