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薏仁的產期,其實沒有接觸土地之前,我根本搞不清楚哪個季節應該有哪些物產(在加上不同的土地環境,更是變化多端),薏仁對我來說不過是小時候南部生活時的一個清涼飲品。說真的自己也不知道小時候吃的薏仁是本土的還是外國進口的(嗯~~我小時候呆呆的~~哈),所以對於現在市面上的薏仁幾乎都是國外進口這件事情說真的並沒有很多的歷史感覺。
真的讓我開始感受到是我突發奇想要種植它看看,突然發現要找到本土種植的薏仁真的不容易,要找種子更是難上加上。當然我知道去到產區找當地的農政單位或許可以找到,不過薏仁的產區都在南部而我生活的環境都在北部也不太容易。因此我並沒有找到栽培用的食用品種,反倒是找到了這圓珠型的品種,一般來說這品種是拿來手工藝用的(也可以吃啦)。
===================================================================
薏苡介紹: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其籽實脫殼後俗稱『薏仁』
台灣南部原住民有利用它的習慣,主要分佈在高雄、台南、屏東這些南部縣市
薏苡為禾穀類中蛋白質與脂肪含量最高,營養價值極高,自古就當成食品與藥品使用,薏苡的根、莖、葉與籽實據說都可以食用
性喜高溫多溼的環境,但生長強健所以稍可忍受寒冷,栽培上可以水作也可以旱作
===================================================================
一開始根本也沒人種過,網路上找了資料(不過這資料應該是栽培品種),看到高屏地區約在早春種,所以我也在陽明山上的早春給他種下去,But....我想北部的早春是比南部冷多了~~哈。因此一開始這薏苡就給我在地底睡很久(我有先浸種歐~~ㄏㄏ),讓我一度以為這些薏苡並不會發芽,我就很白目的挖了一穴起來看....驚...它沒死
還好我種了四穴~~噗...瞬間只剩三穴(話說這顆我有埋回去,But...他就掛了~~哈),隨著薏苡抽出地面之後,前面的生長非常的快速,一星期後已經變成這樣了
沒多久變成這樣
之後的薏苡就如同其他禾本科一樣,不停的抽高分蘗...But...好像也沒有任何其他的狀況發生,剛好這段時間注意力都放在紅藜、小麥這些作物上面,這三穴的薏苡就這樣被我打入冷宮。一直到.......
他就這樣抽穗了,好可愛的小穗呀,我這個栽培種應該是所謂的白殼在地種,這個品種的缺點是栽培期很長要200多天,植株高大,目前好像只有南部原民部落有栽培,野外亦有逸生品種。從這個時刻開始我又把焦點回到薏苡上面,開始研究薏苡的特性才發現他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個植物。
薏苡屬於禾本科黍亞科薏苡屬,跟玉米是近親,薏苡屬於雌雄花同株但異花授粉的作物,他的雄花會從雌花的中間穿出,而雌花會被一個總苞給包圍起來,這個總苞之後會硬化成果實的外殼。下圖就是雄花與雌花一起的樣子,一穗像是稻米穗的部份就是雄花而那顆圓球就是包住雌花的總苞。
雄花會比雌花早開,開了小小的雄花很美麗像一串小小鈴鐺
雌花裡面有三個花蕊,不過只有一個會發育成熟,另外兩個將會失去作用,薏苡籽實中那一個溝狀部份就是這兩個退化的雌蕊,下面是把堅硬的總苞拆開的樣子
成熟的雌花會伸出兩根花柱伸出總苞(跟玉米很像吧...只是玉米是伸出一大串~~哈)來跟掉落的花粉授粉,薏苡是風媒花,因此靠風把上方的花粉吹落再用這兩根接著~~很神奇吧,來看看這兩根美麗的觸手
之後雄花會脫落留下授粉完的胚胎在硬化的總苞中成熟
生命真是神奇,看似靜止不動的植物經過千萬年的演化,發展出如此複雜的生存機制,生命的美真的要透過細微的觀察才能察覺,小小的一顆種子經過200天的發育變成這樣精心設計的植物,怎能不讚嘆大自然的神奇呢!!!
這次並沒有把薏苡給照顧好,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沒有經驗,所以我想在水分控制並不太理想,還好這個在來種的薏苡生命力十分強韌,甚至決定自己播下自己的後代,一些掉落的種子竟然已經長成小苗。這也是薏苡整株成熟並不整齊的特性,或許對於農人來說這樣的特性很麻煩(一次整齊的成熟對於採收是很方便的),但對於自然生命來說,分散成熟可以分散因為環境產生的風險,讓後代有更多繁衍的機會。
薏苡~~一個非常有趣的作物,明年再來玩玩吧。
1 comment:
按個讚~
Post a Comment